Effie - 体验设计总监
2019年09月12日
2019年9月7日,ETU 体验设计总监林雅斐 Effie 受邀参加了由 UXPA & UXDA 举办的“好体验好商业”用户体验创新沙龙,分享了我们对包容性设计以及背后商业价值的一些思考——包容性的社会创新,能够把利益相关者背后无形的影响力转化为商业价值。
“跳出经验的盒子”
2015年 Jimmy Kimmel Live! 请来了一位15岁的天才科学家—— Suman Mulumudi,向大家介绍他的新发明。在医生家庭长大的 Suman 发现,在科学快速发展的时代,医生的听诊器经过百年却依旧毫无改变。
他经过对医生听诊的痛点洞察,发明了可以搭载于智能设备的数字听诊器—— StethIO,像一个手机壳,不仅精准记录心脏诊断数据,输出图像,也可以辅助医生进行远程医疗。
Suman 在访谈中提到 “Think out of the box”,他认为经验和传统就像一个盒子,在着手创造时能够提供一些优势,但是也会限制想象力。创新需要跳脱出传统的思维和经验进行思考。
“以人为本”是我们设计里的老生常谈,但在商业氛围浓厚的当下,增量和变现等 KPI 的驱动下,设计所服务的主体范围大大缩窄,总是优先考虑”目标用户“和”大多数人“的利益。
然而实际生活中的人是多样的,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能力和缺陷。我们设计师眼中的人,不应只是那个理想的、活在屏幕前的用户画像,还有我们经验之外的、容易被忽略的人群。普世化设计背后的商业价值测量,也需要我们更多地放眼世界去学习和思考。
什么是包容性设计
(Inclusive Design)
包容性设计不等于专门为弱势群体所做的设计。根据英国标准协会的定义,包容性设计是一种不需适应或特别设计,而使主流产品和服务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所使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。
上图这个公共饮水器,它设计了上下两个具有高度差的饮水池,大家觉得是为了方便儿童喝水。一定程度上这个解释是对的,但其实它精准定位,是为了方便以轮椅代步的人群喝水,而这个设计同时也方便了儿童的使用。
包容性设计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模型——Benktzon 在1993年提出用户金字塔模型,其中越接近顶端的人能力缺失越严重。2003年微软通过对美国15477位工薪阶层的电脑技术难度感知调查,用数据细化填充了这个金字塔模型。
根据 Benktzon 的观点,如果当前的设计是为了满足金字塔某一个特定层的用户使用,那么这个设计对当前层级及以下层级的用户都能够适用。一旦设计确定了顶层用户的需求,那么更多的用户都将从中受益。
就像饮水器的设计,目标群体是身患残疾的身处极端难度的人,但对于儿童这些中等难度感知的人群来说也是受益的。
包容性设计就是要解决顶端那25%人群的需求问题。
当设计的目标群体是永久性能力缺失的人群时,产品的功能也能够帮助到短暂性、偶然性缺失的人群,从而提高和扩大产品和服务的覆盖率和可用度,实现设计让每个人受益的理念。
包容性设计的商业价值
包容性设计往往先选择一个合适的目标市场,对这部分人群最大化产品的设计效果,然后再尽力扩展,以适合更多人群,帮助商业产品更好地服务目标市场,拓展长尾市场。
Mimica Lab 是一家英国的工业设计事务所,他们发现视障群体不太会购买新鲜食品,因为传统打印的保质日期对于他们来说是无用的,不知道食物什么时候会过期。
Mimica Lab 想到将特殊凝胶设计保存在牛奶瓶的标签上,通过触觉来感知牛奶的质量,起名为Mimica Touch。标签从平滑到凹凸不平,代表着牛奶的保质期越来越短,解决视障人群看不见保质日期的困难。
设计师们也希望通过这个方式,帮助大众人群更准确、快速地确定食物准确的新鲜度,从而降低食品安全的风险,减少浪费。
苹果作为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,他们的包容性设计被公认是业内做得最好的,每个产品都支持辅助功能,帮助能力缺失者无障碍地使用产品。
Voiceover 功能是苹果在2009年推出的一款语音辅助程序,可以准确描述在设备上的操作,只要通过聆听就能操控浏览。
这一功能支持所有苹果的内置应用功能和许多第三方应用程序,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视障群体的智能设备使用体验。
有色盲或者其他视觉障碍的人群,也可以通过调节设备的视图显示,使其更适合观看。颜色滤镜微调,也能够满足大众人群的颜色喜好或夜间使用需要。
除了视觉辅助功能外,苹果还有听觉辅助、肢体活动能力辅助、学习能力辅助等等,这些强大的辅助功能帮助永久性能力缺失的群体,跨越了生活与科技的鸿沟,更好地融入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中,也让更多人群因为这些功能而受益。
乔布斯曾说:“技术其实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相信人类的善意和智慧,还有如果你给予他们工具,他们会用它来做出极其美妙的东西。” 而这种善良与专注,也一直影响着苹果的品牌发展策略。
包容性设计,是商机也是雪中送炭
2010年,中国残联曾统计我国残疾人总人数约8500万人,其中视力残疾1263万人,听力残疾2054万人,肢体残疾2472万人。
我国有着如此大基数的一批人,等待着市场能够看到他们的需求,这其中也蕴含着巨大的商机。
如今国内许多公司也开始着手进行包容性设计,如滴滴的无障碍专车、随手记无障碍功能优化、高德地图色盲模式等,给能力障碍人群带来更多接触科技生活的机会。
国内一位视障者在他的文章中写道,“也许对于一般的人来说,Apple 产品的出现只是锦上添花,但对于我们来说却是雪中送炭。”
包容性设计于弱势群体,是温暖,让他们不会感觉自己是被抛弃或者被特殊对待;
于企业,是机会,能够洞察到极端用户的需求,挖掘长尾效应中的商机;
于设计师,是负重训练,把自己置于最难的境地,创造受益更多人的设计。
我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些文字和分享,激起大家对包容性设计的关注,对背后的商业价值进行更深度的探索。我们也将持续思考普世化的包容性设计,运用到实际落地的商业模式中,让更多人能够因此而受益。